即《内经》论春脉多弦,亦不过仿佛稚阳之初动,略见为弦,以应春生之令,而非若疟脉之弦也。只宜小柴胡汤加减和之。
气平则和,气盛则洪,气衰则微,气滞则涩,气缩则短,气亏则虚,气急则促,气大则长,气搏则浮,气郁则沈,气寒则迟,气而数,气结则歇止见矣。脉虚身热,谓之伤暑。
再舌胎白厚而干燥者,此胃燥气伤也,滋肾药中加甘草,令甘守津还之意。若本经不足,寒邪直入,一二日便发,吐利少腹疼,脉沈无力,无热恶寒,甚则唇青厥冷,呕吐涎沫,舌卷囊缩,此直中厥阴之寒症,急温之。
若饮水过多,水气泛溢而喘,必心下怔忡,治宜行水。 又不可利小便,利之则引邪入里,其害不浅。
近代医书景岳谓两仪动静为五行之先天,先天者,性道也,五行寒热为两仪之苗,其先天乃上年之稻粒,今虽不见稻粒而稻粒之精神实寓于苗中。《明堂》者,黄帝之正经,圣人之遗教,所注孔穴靡不指的。
战者正气盛,栗者邪气胜也。 一名伊芳奴和良比,一名久末和良比。